让人替自己读书?哪有这好事!
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:余晟以为(yurii-says),作者:余晟。

小时候经常在一些杂志上看到“偷懒读书法”,说的是某些身居高位的人很忙,没时间读书,又不得不读书,于是就安排手下人读完了给他复述书的主要内容,或者是摘抄重要文字出来做成“精编版”,这样读书的效率就高很多了。

这样的描述让我印象深刻,而且羡慕不已:我们读书读得再快,终究得一段段一页页地看过来,怎么样也比不了人家直取精华的待遇。这样比下去,大家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,这可怎么得了。

不过,这个问题也不难解决:能享受这种待遇的毕竟只是少数人,大部分人还是得自己读书的,所以即便不公平,对大部分人来说也还是公平的。这样一想,心里也就平衡了。加之我仔细观察,发现大部分有学问的人都不是这样读书的,心里就更平衡了。

不过最近的情况似乎有所改变:一方面,越来越多的人反感“一本书里翻来覆去讲同样的道理”,不耐烦“几句话就能说明白的道理,何必读一本书”;另一方面,有些人、有些媒体,大张旗鼓地宣称“我替你读书,你只要听我的就好了”,并且讲得还挺像那么回事,真的让许多人相信,读整本书不再有必要,让人替你读书,自己只要听听这些“精华论述”就好了,效率反而更高。

刚开始和这些追求“读书效率”的人打交道,觉得“他们怎么可能知道那么多事情,那么多理论”。然而不久就会发现,这种“效率”未必真的站得住脚,对那些知识,他们也不过是“知道”而已,真的要分析点新问题,或者遇到相反的观点,不是左支右绌,就是进退失据。这种状态,只适合夸夸其谈,距离“掌握”还差十万八千里呢。

这么看来,让人替自己读书,看上去光鲜,其实没有那么光鲜;自己读原本看来效率低下,效果往往更好。那么,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?我仔细思考,大概有几方面的原因。

首先,知识的掌握是需要时间成本的,从某种程度上说时间成本保证了学习的效果。再重要的理论,只听人说过一遍,与身边有人反反复复地唠叨,印象必然是不一样的。我们经常在自己读书的时候觉得作者啰嗦,翻来覆去地讲的似乎是同一回事。但正是因为我们沉浸在书本中,不得不跟随作者翻来覆地去理解和体会,我们对“这一回事”的印象才更加深刻。追求效率的“偷懒读书法”,在这方面天然不占优势。简简单单听过一百个观点,未必能记住一个。翻来覆去听过四五个观点,却很难将它们全部忘记。

其次,自己阅读原文的过程中,思维得到了反复的锤炼。就好像健身时需要反复锻炼自己的肌肉一样,理解和领悟的过程,也需要反复锻炼自己的“思维肌肉”,把最核心的知识和论点,一点点、一次次地和各种例子、各种现象结合起来,还可能必须跟着作者做很多辩驳、批判,以及经历“前面弄不清楚后面才想明白”的过程,这样“思维肌肉”才会变得灵活、强健。追求效率的“偷懒读书法”,或许可以迅速给你一块思维的骨骼,却无法培养出肌肉将它固定扎实。

再次,自己阅读原文的过程,有利于深入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外延。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,并不能是孤零零的存在,而必须能与自己已有知识体系相融合,所以它的内涵和外延相当重要。自己阅读,在忍受原作者反复“啰嗦”的过程中,其实理解了他到底要把这个意思表达到什么程度,以及这个意思到底能与哪些其它因素相联系。即便照猫画虎,我们也知道了这些知识能用在什么地方,能联系到哪些现象,而避免了“手拿锤子,眼里就只有钉子”的尴尬。如果能举一反三,那么你多半已经掌握了这门知识。

此外,自己阅读原文,有利于为理性知识建立感性联系,避免遗忘。虽然很多时候我们阅读只是为了获得理性知识,但单纯的理性知识往往是很难记忆的。自己阅读原文,常常会把自己阅读中的各种观感、情境的记忆,与书本的理性知识熔铸在一起,形成复杂综合的联系,以后的记忆就非常鲜活生动。比如“我是在什么天气下,在某某地方,和某某人一起读这本书的”,即便有所遗忘,也很容易从天气、场所、同伴等等信息参考、勾连。这样一来,遗忘的难度比死记硬背不知道高了多少。

最后,自己阅读的收获,绝不局限于“直取核心论点”。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经常会感叹,原来作者可以这样去思考问题,这样组织语言,这样来讲道理…… 虽然作者思考问题、组织语言、讲解道理的方式,未必是与“核心论点”直接相关的,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的学习,因为学习本身就是多门类综合的过程。

久而久之,我们收获的就不再是一个个核心论点,还包括各种作者思考问题、组织语言、讲解道理的方式。以后无论自己要表达什么观点,在思考问题、组织语言、讲解道理的时候都有多种选择可供参考,底气就很足,丝毫不再担心讲出去“干巴巴”的没人听。

陈嘉映老师在《说理》里讲过一个非常形象的例子:说理的过程并不是打开蚌壳取出珍珠的过程,而更像雕琢石材形成雕塑的过程。真正的道理往往隐藏在整块的石材里,在雕像完成之前,你是看不到它的真实面貌的,能做的唯有不断打磨。在我看来,读书也是这样的道理。

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。如需授权请联系微信公众号:余晟以为(yurii-says)

声明:本文内容采编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点击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vivst.cc/1.html

相关文章